戴盟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将在更多场景替代人类精细化操作
发布时间:2023-09-13 浏览量:174
硬氪获悉,仿人移动机器人研发生产商「戴盟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由昆仲资本独家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量产。
戴盟机器人由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煜博士和其学生段江哗博士于2021年12月联合创立,专注研发和生产真正可商用的多系列通用仿人机器人产品,致力于为智能制造、物流及商用服务等场景提供全方位产品和创新性解决方案。
戴盟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段江哗在大量走访了制造业企业后,他发现尽管工厂里有不少自动化设备、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无人叉车等设备,但在操作上仍离不开人。仍然需要大量工人负责把货物放在运输车上,或者对物料、零件等进行处理。
“因此我们想到,能不能有一款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极具适应性和学习任务操作的能力,既可以自主的移动,同时又可以进行灵巧的操作。”戴盟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王煜教授告诉硬氪,“这也是我们在港科大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台湾台达电子、联想集团合作做的研究课题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段江哗博士是这个项目的联合负责人(Co-PI)之一,因此解决机器人“手巧”的问题就成为了戴盟产品化的发力点之一。”
于是,戴盟机器人首先从刚需场景切入,面向人机混行、物品和原料线边堆叠、人搬起来吃力而AGV和叉车又冗余的场景,推出自主移动底盘仿人抱夹机器人,模仿人的双手去夹取和放置不同大小尺寸和重量的物体,并将物体放置在不同的高度。
这一机器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属于多场景通用仿人搬运形态,例如电子、新能源以及半导体行业等柔性转运场景,戴盟已与多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
今年,戴盟将会推出更加聚焦“手巧”的第二个产品系列——仿人操作机器人,在更多商用服务场景替代人类完成精细化操作任务。
在机器人核心的感知和控制方面,戴盟的团队凭借过往的算法技术积累,针对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完成自研开发。
感知层面,戴盟主要聚焦手的部分在“仿生多维触觉传感器设计与灵巧操作技术”方面有了核心技术突破,这样“手”在抓到一个物体后能得以完成灵巧的装配。
控制方面,戴盟在其自研多冗余自由的机器人全身控制技术和机器人操作技能学习技术的支持下,能让机器人保持全身的平衡与协调控制,并且可以做到手脚协同工作,比如机器人可以边走边完成物体的拿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戴盟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王煜告诉硬氪:“机器人和外部环境的配合,不仅仅是它的足要和地面进行互动,更重要的是手臂要能与环境进行匹配实现动态操作,这样在身体做到动态自平衡之外,在操作的过程中手臂和足也要能够实现动平衡,同时还能更合理快速地完成操作任务。”
除了针对场景积累特定数据、打磨算法、以及开发应用场景、带动通用零部件量产,未来,戴盟还会继续面向各类场景,研发并推出全通用仿人机器人实现劳动力替代。
团队方面,戴盟机器人创始人兼总经理段江哗是中国科学院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戴盟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王煜博士是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制造自动化技术委员会前主席、国际SCI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前主编,曾与李泽湘教授共同创办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并担任创始院长。
除两位创始人外,其团队成员均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大、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
团队前期在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的核心技术突破包括:仿生多维触觉传感器设计与灵巧操作技术、多冗余自由的机器人全身控制技术和机器人操作技能学习技术等。据悉,团队在大语言模型(LLM)还未爆火的2022年就已经融合LLM和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具身学习架构,使机器人能够共同获得三种基本能力(推理、规划和交互),2022年12将这个进展投稿至了国际知名机器人期刊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经过同行评审并于2023年4月在线发表。与一般学术创业团队不同,团队中更有创业二十余年,且具有从研发、量产到全球推广经验的资深行业老炮。
投资观点:
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 表示:“昆仲在人形赛道升温前,就系统性梳理并出手多家公司,我们交流过该赛道几乎所有创业者、事业部负责人、知名学者之后,毅然选择大比例独家投资戴盟。相信前IEEE机器人分会主席+兼具科研和工程能力的执行力CEO+资深产业团队的强强联合,会产生独一无二的化学反应,帮助戴盟成为全国首个真正商业化的仿人机器人公司。”
昆仲资本投资经理邓喜耕 表示:“我们看重公司围绕“感控驱”三大核心技术建立的知识产权壁垒和世界级学术积累,这有助于公司在人形赛道保持长期技术优势,做不仅仅是“外形仿人”的“全仿人”机器人公司。融资寒冬之下,我们更加相信,只有最好的团队,才有能力穿越周期和赛道起伏。”
作者|周倩
编辑|袁斯来
最新热文 7天